武漢肺炎疫情在歐美爆發的4月中,中國遼寧號航艦與一艘補給艦,兩艘052D驅逐艦,兩艘054A護衛艦組成船團,經宮古海峽進入西太平洋,對台灣東岸防衛形成壓力,台灣要如何反制與因應?被新聞說是航母殺手的沱江艦,是如何對抗這種中國船團?這邊就來分析一下戰法。如果你有看有玩LOL,沱江級大概就像刺客角的逆命,有著高輸出卻血薄,能快速衝進去一波帶走收頭,可是要靠隊友坦傷害跟加盾防護,才能在極限時刻發揮驚人威力。

★中科院雄三影片就有類似規劃,但沒加入雄二,也不是沱江級單獨執行。
https://youtu.be/iQO3VNJZviQ
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
先從沱江艦的威脅性來說,600噸排水量卻能裝載8枚雄二,8枚雄三反艦飛彈的超高數量,就是要發揮單艦飽和攻擊的能力,讓中國船團心驚膽跳。但是16枚飛彈無法一次同時發射,需間隔數秒,加上次音速雄二與超音速雄三搭配,大概可以推估如下圖的作戰方式。
PGG-618.jpg - 影音與圖片
以雄二與雄三射程都是150公里計算,雄二飛行速度0.85馬赫,雄三2.5馬赫,飛行150公里大約有5.7分鐘的時間差。因此要以兩種飛彈達成飽和攻擊,大概是雄二發射後,約5分半再發射雄三飛彈,兩者會在約8分半同時抵達目標,進行攻擊。

沱江級的飛彈配置是往左往右各8枚,每枚發射間隔假設5秒鐘,首先船首往左,第一波0:00秒開始右舷4枚雄二接連朝目標發射,再將船首右轉90度,發射第二波左舷4枚雄二。這邊的速度會因為連續發射間隔,以及船隻轉向速率而有變化,利用沱江艦600噸雙體船身,將轉向時間壓縮到最小,才能產生更密集的打擊威力,是中大型艦艇難以使用的戰法,而且整體飛彈數量又比光六快艇提高3~4倍,是沱江級可怕的地方。

8枚雄二都發射完之後,船首方向不變,5:30秒發射第三波左舷4枚雄三,再向左轉90度,6:30秒發射第四波右舷4枚雄三。這四波飛彈,第一與第三波大約會在8:30秒後同時抵達敵方船團位置,各自尋找攻擊目標。9:30秒後,第二第四波飛彈抵達目標區,繼續攻擊。

★沱江艦海上航行測試影片7:30,S型運動
https://youtu.be/COcxIdrBf0Q

第一波與第二波雄二的發射,必須考量第三、第四波雄三飛彈的間隔,雄三更重的彈體可能讓發射速度減慢,間隔時間必須拉長。這樣一次10分鐘左右的戰役,沱江艦會在7分鐘前後射完16枚反艦飛彈,然後立刻掉頭,撤回基隆級與成功級的防空保護圈,直接回港補彈,準備下一波的攻擊。如果要發揮最長射程,就要讓飛彈盡量直線發射,如果距離較短,可採取更斜的角度,讓4波飛彈成扇狀攻擊,飛彈彎角在90度以內。

雄二造價約2500萬,雄三造價約6000萬(原9910萬),一枚雄三約等於2.5枚雄二的造價,各8枚一次的飽和攻擊攻擊,總價2億+4億8000萬=6億8000萬。主要打擊對象為中國航艦或登陸船團,重點目標:001、002航艦,075型兩棲攻擊艦,071型綜合登陸艦6艘,055型飛彈驅逐艦1艘,052D型驅逐艦13艘,052C型驅逐艦6艘。次要目標072A型大型登陸艦15艘,072III型大型登陸艦11艘,072II型大型登陸艦4艘,054A型護衛艦30艘。雄二雄三必須面對中國船團各種飛彈、誘餌、電子反制的阻擾,能換到幾艘,就得看戰場瞬息萬變的因素了。

PS1:如果250公里的雄二增程型完成,可以取代4枚雄三,一方面減輕成本壓力,一方面增加戰法的彈性。第一波為飛行最久的2枚雄二增程型以大角度彎曲發射,第二波直向雄二4枚,變換方向後第三波2枚雄二增程型,第四波雄二4枚,第五波雄三2枚,變換方向後發射第六波雄三2枚,形成更廣角的攻擊手法。

PS2:沱江艦的強化防空方案,因為缺乏裝備對空雷達的空間,所以不可能使用海劍二。而已經裝備CS/SPG-6N(S)二維搜索雷達,如果比照天兵雷達的性能,搜索距離約40公里,追蹤距離17公里,可使用射程4.8公里單人肩射或雙聯裝固定式刺針飛彈,或者在後甲板安裝射程15/8公里的海劍羚輕型發射裝置(類似海欉樹),以XTR-102/鎮海火箭彈的發射基座研發,配備4~6枚筒裝/裸裝彈體,讓撤退時有更強的掩護。天劍一型飛彈重90公斤,RAM彈體重73.5公斤,T-75 20mm機砲重85公斤,4枚海劍羚重量應該是其基座可承受的範圍。

這種輕型海劍羚發射器,如果開發成功,也可以加裝到成功級、康定級40快砲的位置,增強近迫防禦能力,並保留方陣快砲使用。
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
沱江級量產型的攻擊戰術會有些許不同,因為減少了4枚雄三,改裝12~16枚的海劍二。這是因為就算距離150公里遠,沱江級的衝鋒戰法必然會遭遇中國船團外圍戰機、直升機的反制,所以沱江艦後方裝了一座方陣快跑,做為撤退時的防禦。當然這樣的防空能量不算充足,但對這種600噸級的小船,頂多會用1~2枚反艦飛彈處理,不太可能實施飽和攻擊,所以射程3.6公里的方陣快砲還算合用。最要擔憂的是戰機或直升機的近距離威脅,因此沱江量產型加裝CS/MPQ-90海蜂眼X波段PESA雷達,最大偵測距離達60km,能同時追蹤64個目標,目標更新速率每2至4秒一次,及射程約30公里的海劍二防空飛彈,在一、二波與三、四波的空檔及撤退時,能有基本的點防禦能力。

因為少了4枚雄三,沱江級量產型12枚反艦飛彈的總價為4億4000萬。量產型預計生產11艘,可多艘進行不同方向攻擊,加大成功機率。如果雄二增程型量產,可以雄二、雄二增程型、雄三各4枚方式混裝,以大角度發射雄二增程型,形成從右到左的同步扇狀攻擊。

PS:量產型的強化方案,可以空出海劍二的位置,增加4枚雄二增程型,就能達到沱江艦16枚的威力。然後在後甲板安裝兩座4聯裝發射架的海劍二,雖然數量從12~16枚減為8枚,但也足夠應付幾波空中攻擊,並且加大制海能量。
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
另外一種大膽的攻擊預想,如果沱江級進入敵方船團的100公里內,可以直接雙邊輪流連續發射反艦飛彈,讓他們持續以大角度轉彎的方式,畫個大弧線180度轉彎,攻進敵方船隻的左右兩側,而非從船首直射而來。這種方法會讓彈體承受很大的持續轉彎扭力,可能造成零件失靈,也會因為轉向而降低飛彈速度、減少射程,是需要詳細研究後才能進行的瘋狂戰法,是為:真‧板野馬戲團海軍版。

最困難點是又重又快的雄三,要以2.5馬赫轉彎近180度,不是件容易的事,得繞一大圈,會降低多少速度與射程都是個謎。還要思考如何搭配雄二、雄二增程型的轉彎時間,形成精準的飽和攻擊,可能連美國人也沒研究過這種戰法吧?光六飛彈快艇也可以用這種戰法,尤其是中距離從漁港衝出的突襲,4枚雄二的威脅性也夠看,光六又有艦艇數量上的優勢,可以玩出更多花招。
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
如果在台灣海峽,沱江級可以直接在台灣沿岸獨力進攻,加上光六飛彈快艇、陸基發射車助陣,有地面防空飛彈、機動雷達車的掩護與標示目標,中國佔不了便宜,解放軍會等削弱台灣海空軍實力到一定程度,才會在海峽裡進行船團作戰。所以台灣東岸、西南巴士海峽,將會是沱江級的主戰場,北邊宮古海峽因為有日本自衛隊,要在那邊開戰的顧慮比較多,除非美日也對中國宣戰,那更可以讓他們去守住這條防線,台灣專心在東岸與巴士海峽的防禦之上。
taiwan618.jpg - 影音與圖片
以台灣本島的防空飛彈防禦網來說,200公里大概是極限。基隆級配備的標準二型SM-2MR射程約150公里,因此沱江級大概可以衝到離台灣350公里外,發射反艦飛彈,攻擊150公里遠的目標,然後在基隆級的掩護下撤回。整體最大攻擊範圍是500公里,往北到上海外海,東北到沖繩,往東超過宮古島,往南可到呂宋島中部,西南超過東沙,直線距離約等於高雄到香港。往北或南海延伸時,容易遭中國本土的戰機、船艦攻擊側面,因此不建議使用。

沱江艦滿載最高速度 44節(81公里/小時),量產型38節(70公里/小時),如果從基隆級旁發動攻擊,全速衝到150公里大約要2.1小時。這兩小時內如果能不被中國船團發現,作戰成功率就會大幅提升。

成功級雖然配有標準一型SM-1MR飛彈,但射程只有38公里,加上是半主動雷達導引,無法同時接戰多數目標,因此在作戰規劃中一樣要依賴基隆級的防空保護,最多在沱江級後方擔任資訊中繼角色,並且提供反潛、有限度的防空。因為標準一型的零件在2020停止生產,如果部分成功級升級改裝標二,就可以延長對沱江級的掩護,但因為仍使用MK-13單臂發射系統,不能太勉強衝刺。

這組大中小的搭配,如果購入美國伯克級神盾驅逐艦,防衛飽和攻擊的能量會提高更多。而巡防艦部分就只能等新一代巡防艦服役,使用小神盾與垂直發射系統,才能把沱江級的攻擊範圍更擴大到600公里外。

至於康定級、錦江級就只能負責基隆級周邊反潛與警戒任務,如果自製潛艦加入,整體戰術的威脅性就又提高數倍。空軍方面則是要看F-16V,一方面提供局部空優,一方面以射程150公里的魚叉飛彈進行不同方向的同步空中攻擊,增加作戰成功率。

PS:中科院版的1400噸輕型巡防艦如果成案,可以伴隨成功級擔任沱江級的備援,必要時也跟進攻擊。輕型巡防艦因為是單體船,噸位加大,耐波性會比沱江級好,但是船速較慢,增加反潛能力。
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
海巡的12艘沱江同型艦,因為只能加裝雄二雄三,不一定有時間加裝火砲,沒有防空能力,因此作戰預定是在開戰前改變配屬,專門負責台灣海峽內或近海的防衛任務,外海交給沱江級負責,這樣就有24艘,最多384枚反艦飛彈的海上反擊能力。

BobChen / Xuite日誌 / 回應(0) / 引用(0)
蔡英文任內的台灣國防規劃......|日誌首頁|柯文哲的口罩自動販賣機......上一篇蔡英文任內的台灣國防規劃...下一篇柯文哲的口罩自動販賣機...
回應